育苗设施:现有的扇贝与刺参育苗车间均可用于厚壳贻贝人工育苗。
种贝培育:种贝来源,一般在10月中旬从舟山养殖集中区采购,运回后吊养在当地海区,也可直接进车间自然水温培养。
种贝选择,要求外形完整无损伤,3龄以上,规格8厘米~10厘米。解剖后性腺外观鲜艳、丰满,厚度4毫米~5毫米,雌贝性腺呈橘红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或浅黄色,镜检卵细胞呈椭圆形、大小较整齐,卵径68微米~71微米。
种贝用量,厚壳贻贝怀卵量较大,每个贝产卵量一般为1000万~2000万粒,上述规格的种贝每立方水体准备1个~2个就够了。
种贝入池,一般在自然水温降至10℃~12℃时移入车间升温培育,剪断足丝,清除贝体表面附着物,洗刷干净后放入暂养网箱中。
日常管理:
(1)投饵,种贝入池后第二天开始投饵,饵料以角毛藻、金藻、硅藻为主,辅以扁藻、小球藻等。单胞藻不足时可以适当增加投喂干酵母、螺旋藻、蛋黄、海洋红酵母等代用饵料。
(2)升温,日升温0.5℃,在12℃时稳定3天~5天,升至15℃~16℃恒温待产。
(3)换水、倒池与充气,每天换水2次,每次1/2左右,12℃以后每天倒池一次,连续微量充气。
(4)调节光照,室内光线要控制在500lx以下。
产卵与孵化:种贝经25天~30天的培育,基本达到性成熟。产卵方法分自然排放法和人工催产,为便于后期管理,可集中人工刺激产卵。将种贝足丝剪断分开冲洗干净,阴干6小时~8小时,然后移至高于培育水温2℃~3℃的过滤海水中,一般2小时后即可产卵排精。由于厚壳贻贝从外表不能区分雌雄,无法按合适的雌雄搭配比例产卵,很容易造成精液过多,污染水质、降低孵化率,故产卵过程中要及时捡出雄贝,否则会因为精液过多影响孵化率和后期幼虫质量。产完后要及时捞取泡沫与其他赃物。孵化过程中要连续微量充气且每隔一小时搅池一次,以使受精卵分布均匀。在15℃~16℃条件下,受精卵经30小时~40小时发育到形幼虫。
幼虫培育:
选幼与布池,受精卵发育到D形幼虫后要及时选幼,常用350目筛绢网拖选或采用虹吸法选出。布池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5个~10个/毫升。
投饵,一般用金藻作为开口饵料,壳顶期后搭配角毛藻、扁藻、小球藻,日投饵4次。
换水与倒池,刚布池时可只加1/2的水,第二天把水加满,以后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个全量。正常情况下每3天倒池一次,若水质变坏、幼虫生长缓慢或大量死亡,则要立即倒池。
水温控制,厚壳贻贝幼体在水温16℃~24℃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生产中培育水温不要过高,水温高虽幼虫生长速度快,但水质不宜控制,且幼虫营养积累跟不上幼虫生长速度,致使幼虫淘汰率增高;水温低,水质相对能保持稳定,通常水温不超过20℃,为了保持水温相对稳定,室温要高于水温2℃~3℃。
充气,连续微量充气,池底每2平方米~3平方米放一散气石,气量以略微鼓起气泡为宜。
附着基投放,在16℃~20℃条件下,幼虫经20天左右的培育,长至250微米左右出眼点。因厚壳贻贝附着后有自动切断足丝重新附着的特性,加之从眼点出现到幼虫附着可长达7天~10天,所以投放附着基的时间可适当延迟,以镜检发现较多幼虫面盘退化,匍匐幼体伸足爬行,即可分批投放附着基,此时幼虫多为280微米~300微米。一般采用鲍鱼、海参育苗用的波纹板作附着基,以便于稚贝培育过程中倒池以及苗种后期剥离出售。一般每立方米水体投30厘米×40厘米的波纹板80片~120片。
稚贝培育:稚贝培育是厚壳贻贝育苗的关键环节。幼虫经附着变态能量消耗大,体质较弱,特别在1毫米~1.2毫米的时间段,稚贝淘汰率较高,这时主要是抓好水质管理和饵料投喂等环节。
投饵,以小硅藻、扁藻、小球藻为主,金藻为辅。换水与充气,投附着基后逐步增大换水与充气量。每天换水3次~4次,每次1/3个全量,连续充气。倒池,2天~3天倒池一次。施微生态制剂,每天换水后施一次微生态制剂,可有效改善池水环境。
稚贝出池:稚贝在室内经2个月培育,壳长达1.5毫米~2毫米时即可出池。为获得大规格苗种,可选择条件比较好的虾池移入,中间过渡,待稚贝达3毫米~5毫米时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