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六合资面料大全 李潜洲
2016年5月上旬笔者在江门市新会区双水楼墩鳗场发现患爱德华氏菌病的鳗鲡口腔内有锚头鳋寄生,通过诊断和治疗,鳗鲡病情得到控制,死亡率下降,并恢复正常摄食,现把诊断和治疗情况与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况
池塘面积8.2亩,水深1.2-1.4m,共放养日本鳗鲡22081尾,平均规格为335g/尾,并混养少量红眼鱼(Scardinius erythrophthalmus)等鱼类,淡水养殖,水温30℃。
2016年4月时,该池塘鳗鲡患爱德华氏病严重,经过治疗后有所好转但易复发。5月2日鳗鲡食欲开始减退,5月4日许多红眼鱼在水面上单独狂奔乱游、烦躁不安,5月6日出现2尾红眼鱼死亡,5月7日鳗鲡死亡数目(52尾)大量上升。
二、疾病诊断
仔细检查死亡的红眼鱼,发现红眼鱼体表有大量锚头鳋寄生,部分鳞片脱落(见图1),同时发现少量鳗鲡口腔内有锚头鳋寄生。部分死亡的鳗鲡呈现爱德华氏病典型症状,病鳗胸鳍发红,肛门红肿,腹部肌肉溃烂穿孔(见图2);解剖病鳗后发现肝脏肿大且形成溃烂脓包,胆囊肿大(见图3),部分鳃小片上皮细胞增生(见图4)。经诊断分析,可初步确定这是一例锚头鳋和爱德华氏菌病共同感染而引起鳗鱼死亡的病例。
图1 红眼鱼体表寄生大量锚头鳋
图2 鳗鲡腹部肌肉溃烂穿孔
图3 鳗鲡肝脏肿大且形成溃烂脓包,胆囊肿大
图4 鳗鲡鳃丝细胞增生
三、处理措施
(1)降低投饵率或停料。一方面可避免饲料浪费,减轻水体的污染;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鱼体代谢负担,有助于鳗鲡康复。
(2)5月4日使用高锰酸钾1.3g/m3全池泼洒,1h后再使用晶体敌百虫(90%)0.4g/m3全池泼洒。5月6日使用高锰酸钾1.5g/m3+晶体敌百虫(90%)0.45g/m3驱虫。5月8日使用浓戊二醛1.0g/m3外用消炎,隔天再使用一次。5月9日内服氟苯尼考(5g/kg饲料),连用5d。5月11日使用高锰酸钾1.5g/m3+敌百虫(90%)0.45g/m3驱虫。5月15日使用浓戊二醛1.0g/m3外用消炎。
经过以上方法处理,刚开始时驱虫鳗鲡死亡数量有所增加,随后死亡量逐渐减少,5月8日鳗鲡开始恢复摄食,5月16日水面上无红眼鱼乱游,两周后鳗鲡摄食正常且死亡数目大量减少(见图5)。
图5 用药后鳗鲡死亡走势图
四、小结与讨论
(1)锚头鳋病是由甲壳动物桡足类锚头鳋寄生于鱼体表而引起的疾病,每年4-10月为该病的流行季节。鱼体被大量寄生锚头鳋时会降低食欲,狂躁不安,严重者导致鱼体消瘦,进而继发感染引起死亡。
由于锚头鳋的宿主较广,多种鱼类混养时应提前做好疾病的防治,避免因一种鱼携带虫体而使混养鱼类全群发病。晶体敌百虫(90%)可以杀死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但对寄生阶段的虫体(童虫、壮虫、老虫)和虫卵作用效果不好,因此要多次药浴方可治愈。
锚头鳋虫体脱离鱼体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促进伤口愈合。爱德华氏菌病又称肝肾病,在幼鳗、成鳗期表现为慢性传染病,流行季节为夏季高温期,日死亡率不高,但累计死亡数大。常见治疗方案以内服(氟苯尼考等)为主,辅助以药浴控制。
(2)目前锚头鳋的驱虫药为主要为氯氰菊酯类、高锰酸钾、敌百虫等,单独使用一种驱虫药药物浓度低时,治疗效果偏差;药物浓度高时,容易引起药物中毒。笔者认为,本次病例中使用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驱虫,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水体有机物,增加溶氧,同时可清除鱼类体表和鳃部的杂质,促进敌百虫渗透到虫体从而起到杀虫作用,因此二者同时使用可以降低药物剂量,驱虫效果明显。
但需要提及的是,养殖过程中驱虫需谨慎,驱虫前期如果鱼体病情较为严重,在驱虫时一般会出现死亡增加的现象,这是因为一般驱虫剂不光对虫体有驱杀作用,对鱼体同样有一定的毒性,例如在本次案例中,在使用敌百虫驱虫前期,体质较弱的病鳗死亡数量有所增加,5月7日达到最高值(52尾),之后死亡数逐渐降低,同时游动及摄食也恢复正常。在杀灭无节幼体、桡足幼体及老虫脱落后,使用戊二醛药浴,既可控制爱德华氏菌病,又能预防其他细菌、真菌继发性感染。(本文已刊于《水产前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