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与支持 >  技术资料

服务与支持

SERVICE & SUPPORT

鳗鱼摄食后发生吐食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所属栏目:技术资料 发布时间:2016-06-16 浏览次数:2179次

鳗鱼人工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摄食后又吐食现象,生产实践证明鳗鱼发生吐食现象如不及时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不仅会导致饲料效率低下,污染水质,增加养殖成本,而且还会引发鳗鱼其他病害。

一、引起鳗鱼吐食三大因素

1、环境因素

1)、养殖场所采用的水源pH值偏低(特别是山溪水)或者养殖地区土质呈酸性,在多雨季节会导致水源pH值明显下降,易使池水pH值过低,对于一些体弱的鳗鱼易出现血液载氧能力下降而发生吐食现象。

2)、水环境突变或水质恶化,例如季节交替、气候反常、气温骤变、pH值日夜波动大、溶解氧低,或者池水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理化因子超标,均会引起鳗鱼食欲下降、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而发生吐食现象。

2、人为因素

1)、使用劣质饲料或在饲料搅拌时加水比例不当,不同的饲料及不同生长阶段鳗鱼的加水比例与饲料搅拌的软硬程度会有所不同,有时饲料加水过多或者搅拌时间过长,会影响到饲料的黏弹性与适口性,从而引发鳗鱼吐食现象。

2)、添加变质鱼油或适口性差、刺激性强的药物。

3)、饲料过量投喂影响消化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或者突然改喂不同品牌、不同品种的饲料,没有进行转料过渡。

4)、鳗鱼饱食后不久,就泼洒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进行池水消毒,使鳗鱼摄食后尚未消化或消化一半的饲料从胃里吐出,严重影响水质。

5)、鳗鱼放养密度过大,池水溶解氧不足,据养殖实践观察,当鳗鱼养殖密度大幅高于正常放养密度时便可造成鳗鱼吐食。

3、病害因素

1)、鳗鱼鳃部寄生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及后肾寄生大量两极虫等,影响鳗鱼食欲而发生吐食现象。

2)、鳗鱼的鳃部感染有害细菌,鳃丝充血,单鳃呼吸,最易导致咬料吐食现象。

3)、鳗鱼肠道感染有害细菌,在肠胃炎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时,鳗鱼就先出现吐食现象。

二、解决鳗鱼吐食的有效措施

依据上述导致鳗鱼吐食现象的原因分析,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针对性地解决,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1、加强日常养殖管理

(1)、对于水源或养殖池水质pH值过低,可应用生石灰或碱性水质调节剂全池泼洒进行水质调节,使日常养殖水体中pH值最好维持在6.57.5(土池一般维持在7.58.5)。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先将水源抽入蓄水池,采用生石灰2030/3调节水质,3小时后再加入养殖池中换水(当养殖池使用敌百虫进行消毒时,要暂停使用生石灰)。

2)、在鳗鱼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体中的各项理化指标,如果由于水质恶化导致鳗鱼吐食,可采用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等氧化剂进行水质处理,或者使用水质改良剂进行水质改良,也可以采用微生态制剂与水体改良剂(活性沸石、多元有机酸、过氧化钙、麦饭石、腐植酸等)进行处理,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养殖水环境与池底清洁。

3)、选用优质新鲜的品牌配合饲料,饲料搅拌加工时要规范操作,加水比例与搅拌时间要适当,团状饲料软硬要适中。拌料时尽量不添加适口性差、刺激性强的药物或添加剂。加强投饵率控制管理,适量投喂,以八分饱为宜,特别是季节交替、日夜间温差大时,要适当降低日投喂量。添加质量好的鱼油,做好鱼油存储保管,避免鱼油氧化变质。

4)、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与水体溶解氧,定期按规格大小筛选,分池放养。进行水体消毒时,一般要在鳗鱼摄食完2小时以后进行(或停餐消毒),可避免因药物刺激引起吐食现象。

2、做好鳗鱼病害预防

如果鳗鱼鳃部只有少量寄生虫、水质不良或鳃部轻微充血时,可采用高锰酸钾+敌百虫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解决鳗鱼吐食现象。当鳗鱼寄生虫病、肠炎或烂鳃症状明显时,可对症下药处理,养殖场一般都能做到有效防治,这里不再赘述。

日常养殖过程中,定期全池泼洒二氧化氯或二溴海因进行水体消毒,可有效防止鳗鱼因感染有害细菌而发生吐食现象。最好采用“投五停一”的饲养管理方法(即连续投喂五天,停餐一天,并进行药浴预防消毒或水质处理),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生物制剂、营养保健品或药品(如鳗用多维、保肝宁、全效维、健肠宝、健力C等),可增加鳗鱼本身的免疫力,提高饲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