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水式养殖
这种养殖模式是利用江河、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温的水源,采用露天池塘进行养殖。一般养殖池面积较大,每只成鳗池1~2平方米,沙砾底质,每天换水量10%~15%,主要靠繁殖水中的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自然增氧,净化水质,供应生物需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建造池塘的费用低,适宜于发展大面积养殖。但由于当地水温条件的限制,早春水温过低,鳗鱼不能提早开食,深秋之后还有一个鳗鱼越冬的过程,因此,生长期有长有短。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两省露天池停食时间较短,产量比江浙一带要高,根据各地情况,鳗鱼每亩一般产1~2吨。有些养鳗场在鳗鱼停食季节采用温室配套,将大规格鳗种(100克以上)或小规格鳗种(主要是10克以下)转到温室,采用加温强化培育,大的使冬春达到商品规格,小的达到10克以上,这样,能缩短鳗鱼的生长周期。
二、流水式、半流水式养殖
这种养殖模式是采用江河、湖泊、水库和深井水等水源,利用水位自然落差进行自流灌注或借助动力提水,进行换水量较大的养殖方式。一般池塘面积比止水式的小,每个为100~600平方米,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池水日交换量一般为池塘蓄水量的1.5~10倍。习惯把池水日交换量为1.5~3倍左右的称为半流水式养殖;把池水日交换量在4倍以上的,称为流水式养殖。这种养殖方式的放养密度和产量均比止水式养殖增加3倍以上,一般每亩可达4~10吨。同样,由于受自然水温的限制,生长期有长有短。流水式养殖最好也能有温室配套,采用温流水或半温流水式,延长鳗鱼生长期,提高生产效率。
三、循环式养殖
由过滤系统和养殖系统组成,采用净化连锁装置,使养殖池水得到连续净化,即使用过的池水经过滤后还可以再使用。其特点是用水量少,占地面积小。其缺点是使用过的水再次更新后,管理困难,设备投资大,因此推广受到限制。
四、海水养殖法
与流水式养殖法相同,但是本法水源为从海里抽到陆地上的海水,而不是淡水。养鳗的海水要求含盐分低,浓度变化小。如果盐度变化太大,必然引起鳗自身渗透压的调节负担过重,消耗能量过多,不会收到预期效果,此法较少见。
中国鳗鱼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