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辽宁三大“蓝色产业”助力海洋经济扬帆远航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8-01-06 浏览次数:1923次

占据高端海洋装备制造前沿、拉长水产品加工产业链、开发新型旅游产业……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眼下,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大“蓝色产业”正在助力海洋经济扬帆远航。

装备制造:占据行业高端

时下,全球海洋工业产业形势错综复杂,竞争态势白热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制造业领域,突破设计制造核心技术,提升综合能力;在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加强研究应用,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水产品:拉长深加工产业链

有人说,全世界做海蜇生意的,90%是营口人。20多年前,营口大多数做海蜇生意的人,只卖鲜海蜇,风险大收益低,买卖只在家门口转。如今,各海蜇公司的产品都已经过精加工,育苗、收购、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条下,公司的收益越来越高。

“把生意做这么大,靠卖资源哪行。”某企业领导强调卖原料与精加工后终端销售的差别,“其间利润要翻几十倍”。

把产业链拉长,把产品“做深”,不但在业界广受认同,还得到营口市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营口市海蜇养殖面积3.4万亩,繁育绵蜇苗3.7亿头,海蜇规模加工企业有20余家,年加工产量9万吨,在辽宁省排名第一。

同样,在大连市,作为特色优势产业的水产加工业也一直备受重视。百姓放心,源于大连建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2016年至2017年,大连连续两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如今,以海参为试点品种,初步建成了大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发展海洋经济,必须加大海产品资源的精深加工力度,提高资源价值,推进产业链向终端延伸。这种共识,推动了沿海各市积极推行地方优势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开发,鼓励企业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打造更多的优势水产品品牌,带动渔业全产业链有序发展。

沿海旅游:做足“海文章”

近年来,大连、营口、锦州等市大力整合沿海旅游资源,强化旅游功能产业化,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做足“海文章”,为海洋经济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3年,全球第一个海上世园会举办,将锦州独特的蓝色魅力推向了世界舞台。近年来,锦州充分利用海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和配套设施。在众多旅游项目的支撑下,逐步呈现出滨海旅游集聚效应。

大连则在发展传统滨海旅游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大海深处。继2015年中华泰山号从大连港始发后,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邮轮将大连列入进出港航次计划城市,大连已成为国际豪华邮轮始发港。

与邮轮游成熟的市场发展现状不同,在大连,海钓运动在民间颇受追捧。为此,大连市将很快出台专门针对休闲渔船的监管方案,即将试行大连市休闲渔业船舶管理办法。

这样的开拓意识,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并不鲜见。丹东,“春花秋叶”,陆海统筹;营口,滨海温泉游独树一帜。

辽宁沿海经济带依托海洋,深度调整海洋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挥区位和先发优势,正在向进一步建成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