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南省着力培育和壮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活力,加之农业气象条件较常年偏好,未出现重大台风、病虫害等灾害影响,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初步测算,2015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22.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881.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5%。
一、海南省农业经济总体情况
从生产总值构成来看,尽管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但目前全省一产占比仍超过五分之一,18个市县中有9个市县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40%,农业仍是奠定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从农业经济总量和规模来看,2006年,全省农业增加值为344.49亿元;201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881.69亿元,十年间全省农业经济总量翻番,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农业经济增速及贡献率来看,2006-2015年全省第一产业年均增速为6.7%,较同期全国第一产业年均增速4.2%高出2.5个百分点;2015年我省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高出全国水平9.7个百分点。
二、农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生产呈“四升四降”态势,总体保持平稳增长。2015年,全省种植业增加值为407.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一方面,支撑种植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表现为四方面:一是受良好气候条件影响,蔬菜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2.9%,二是果用瓜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4.2%和3.1%,三是花卉产业保持蓬勃发展,收获面积同比增长10.2%,四是中部市县大力推广益智等特色高效药材种植,全省收获面积同比增长13.6%。另一方面,制约种植业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一是香蕉、荔枝等主要水果品种收获面积和产量双双大幅下滑,导致园林水果产量下降4.3%;二是谷物、豆类等粮食品种减产,全省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但降幅较去年有所收窄;三是甘蔗收获面积、单产和产量分别下降25.8%、7.1%和31.1%,生产能力明显萎缩;四是受单产大幅下降影响,胡椒产量降幅达11.5%。总体上,种植业经济稳定增长得益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有序淘汰糖蔗等低产出、低效益的产业,积极鼓励花卉、药材等特色高效产业发展;二是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推进适度规模经营,间种、套种等立体农业蓬勃发展,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三是去年我省风调雨顺,农业气象条件明显优于往年,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二)林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15年,全省林业增加值为63.5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3%,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省统计局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省天然橡胶收获面积576.05万亩,比上年下降1.4%,降幅同比加大0.5个百分点;干胶产量35.81万吨,同比下降8.5%,降幅加大1.5个百分点。去年初以来,天然橡胶生产形势持续趋紧,市场供需失衡的矛盾仍然存在,胶价连续下跌探底,胶农生产积极性短期内难以提振,弃胶不割现象普遍存在,总体上,天然橡胶产业原有的规模化增长和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从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由于全省“绿化宝岛”行动稳步、深入推进,2015年全省人工造林面积、成幼林抚育管理面积和更新造林面积均实现大幅增长,分别比上年增长19.7%、43.2%和77.3%,是刺激林业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受去年“威马逊”和“海鸥”双台风造成木材采伐量阶段性上涨较快影响,2015年全省木材采伐量126.99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4%,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减弱。
(三)畜禽经济震荡上扬,实现小幅增长。2015年,全省畜牧业增加值为141.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从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提供的生产者价格来看,四季度生猪价格上涨明显,但涨幅较三季度有所收窄,全年生猪生产者价格上涨3.9%。受年初至前三季度家禽价格持续上涨因素影响,以及我省无疫区政策带动禽类养殖抗风险能力增强,2015年以来家禽养殖户生产积极性较高,市场供应充足,导致四季度家禽价格呈小幅下降趋势,全年平均生产者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尽管近年来我省牛、羊价格持续上浮,但受气候环境和草场条件限制,以粗放式、小规模散养为主,发展势头缓慢,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供应缺口。2015年,全省生猪出栏555.71万头,比上年下降5.6%;家禽出栏14686.03万只,同比增长5.2%;牛出栏26.67万头,下降2.0%;羊出栏77.46万只,下降4.5%;畜禽总肉量77.83万吨,下降2.1%。
(四)渔业经济呈稳中向好态势,增速小幅提升。2015年,全省渔业增加值为242.6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2%。据省海洋与渔业厅初步统计,2015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207.29万吨,比上年增长5.0%,增速较前三季度小幅提升。其中,海水产品163.18万吨,比上年增长9.5%;淡水产品44.12万吨,下降8.9%。尽管渔业近海资源衰退、罗非鱼等淡水养殖产品价格低迷等问题依然存在,但由于近年来我省海洋渔船更新改造工程不断加快,捕捞现代化水平有所提升,此外,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和底播养殖等现代生产方式加快发展,水产养殖方式逐渐从低效、粗放型向高效、集约型转变,养殖效益不断提升,总体上全省渔业生产形势呈稳中向好态势。
三、农业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传统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农业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受耕地轮休休耕、生产成本上升、市场供需失衡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省热带水果、天然橡胶、生猪等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其中,以香蕉为主导的园林水果自2014年上半年以来产量持续下滑,导致园林水果产量呈现负增长;干胶产量自2014年初连续两年下滑,且降幅呈继续扩大态势;生猪出栏和肉量指标自2014年底连续5个季度震荡下行,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传统支柱产业优势不再,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需依靠转型升级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二是农业生产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偏低,制约农业经济跨越发展。目前我省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3家,其中13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而资产规模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只有10家,过亿元的只有2家;全省现有海洋渔业重点龙头企业34家,其中仅有2家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12669家,其中集约经营1000亩以上土地的仅247家。农业经济仍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生产销售引导机制不畅,产销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盲目生产和跟风现象较为严重。
三是农业经济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变化能力不足。一方面,近年来我省多次遭受台风、低温阴雨寡照等不利气候影响,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较差,“靠天吃饭”的局面尚未改善;另一方面,“毒香蕉”、“毒槟榔”、“毒西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对海南热带农产品的消费信心屡遭考验,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待提高。即便是在风调雨顺之年,仍易遭受“两广”、云南等地的规模优势和区位优势冲击,特别是对冬季瓜菜的发展空间形成挤压。总体上,农业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四、明年走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从支撑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来看,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树立更高效的农业产业发展观,将进一步拉长、细分农业产业链条,有利于激活农业生产要素流动配置,激发农业经济增长活力,实现农业经济的生态、社会、市场等多重效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农业是支撑海南绿色崛起、全面小康的最具优势和潜力的实体经济之一,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经济的一张王牌,是2016年以及整个“十三五”时期的重中之重,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和社会信心将显著提升。从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来看,2015年国家提出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长远来看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但短期内会使农业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缩小,进一步释放农业生产力的可能性较弱;随着“绿化宝岛”行动的深入推进,难以进一步挖掘成片造林空间,此外,受“威马逊”超强台风破坏影响的恢复空间逐步缩小,由于人民币贬值、石油价格持续下跌、东南亚市场低劳动成本冲击等因素影响,天然橡胶价格短期内反弹难度较大,总体上林业经济增长乏力;为响应农业部优化生猪养殖布局、严格控制畜禽总量的要求,我省生态环保力度逐年加大,畜禽养殖门槛和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大量散养户逐渐退出市场,畜禽经济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限;尽管“多规合一”政策正稳步推进,但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保规划还存在自成体系、缺乏衔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2016年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需积极应对和有效解决新情况、新问题,将政策机遇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内生动力。若无大的自然灾害影响,初步判断,2016年我省农业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进一步增强农业经济增长活力、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新业态、新产业层出不穷,务必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目标任务和发展重点,大力调减传统低效和发展迟缓的产业,发挥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型特色产业,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发展空间的同时,积极探寻外部发展活力,实现农业经济比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升级换代。
二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要加强政府对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产业布局优化战略,因地制宜地引导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聚集,同时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大力培植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同时,要不断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和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健全和完善农业配套应急机制。一要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建设机制,强化农业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二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强化源头控制能力和溯源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三要提高对市场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对能力,有效化解市场危机,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四要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农业应急管理资金紧缺的问题,重点抓好风险评估、产业损失、救济救援、灾后重建等政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