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牌化
品牌是企业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之间的转换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品牌的着名度和美誉度会通过迅速扩大的市场转化为现实的财富。
1、在日渐成熟的饲料市场上,几乎可以说,有多大的品牌着名度和美誉度,就可能会有多大的市场。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免检产品是中国目前最具权威的三大质量认证方式,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被多的企业所认识。
2、没有品牌着名度和美誉度的企业,要想开拓市场、扩大规模,会碰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旦拥有了足够的品牌着名度和美誉度,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许多意料不到的方便。
3、由于先入为主的印象,饲料品牌的转换难度成本很高。因此,很多着名企业在进入其他产业领域时,都采用了新的品牌,譬如,希望进入食品行业和房地产行业、零售业时,就使用了“美好”品牌。没有主品牌,多品牌就无所依存。
4、随着企业规模与影响的逐步扩大,品牌呈现出由产品品牌、企业品牌、行业品牌的转换。企业一旦发展到行业品牌阶段,其行业霸主地位就得以确立。
5、经过激烈的市场较量,现在各大饲料企业逐步找到了自己独占鳌头的绝活:譬如万千、希望牌猪饲料,六和、温氏的鸡饲料,通威、海大的鱼饲料,大北农的预混料,等等。换言之,也就是与品牌的规模化相伴而生,品牌的专业化倾向也愈来愈明显。
二、规模化
大企业越来越大,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而大企业扩张的方式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1、兼并重组:新希望兼并六合,六和兼并石羊,成为2006年、2007年饲料行业发展的两大新闻。这也意味着饲料行业,尤其是大型饲料企业的发展,已经由传统的征地建厂型向兼并重组型转变。
2、资本运作:正虹、新希望、通威等饲料企业渐次上市,成为饲料企业资本运作的典范;广东海大以技术、人才、市场为突出优势,吸收外来资本,又成为另一种资本经营的模式。
三、产业化
向饲料工业的上下游延伸,在产业链上做文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其中有“一条龙+农户”、“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市场”等多种形式,最突出的是六和、温氏、正大的鸡产业链,通威、海大的鱼产业链,希望、唐人神的猪产业链,恒兴的虾产业链,等等。由于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品牌鸡、品牌猪、品牌鱼等,但到目前为止,整合比较成功的仍然是鸡产业链,而猪产业链、乳产业链的整合仍在探索之中。
六和与肯德鸡、麦当劳联合,温氏面向港澳市场,为规模化养殖找到了很好的“出口”,而正大走的则是大卖场的道路,效果就要差一些。再看猪产业链,国家有关屠宰业的一些规定使得双汇等企业处于困惑之中,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案例。专业化饲料企业与产业链整合企业虽然战略不同,但关注、探索并设法融入大农业产业链却是一定要做的事情。
产业链整合成功的关键:
1、要有稳定的、大规模的终端市场:譬如,六和出口并与肯德基、麦当劳、合作,还进入了大卖场;通威与谭鱼头实现了战略合作;温氏的发展与港澳市场直接相关,由于为活鸡散卖,表现为大起大落;新希望在猪业和乳业上的探索可谓步履维艰,关键还是终端市场问题没有解决好。
2、要有足够的链条管理能力: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各不相同,应当按照自己的资源情况,选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与实施方式,该做的做,不该做的坚决不做。
3、成本控制不能稍有懈怠:成本控制成为大企业之间下一步竞争的关键因素,不少企业正在采取轻资产结构、探索替代原料、改善运营方式及精细化管理等手段,来积累自己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
4、区域优势企业的市场全国化:企业一旦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并找到了复制自己的密码——企业文化,就有能力向更大的区域来扩张。
5、大企业的国际化:新希望等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已经成功地在东南亚地区站稳了脚跟,牧羊等饲料机械制造企业也正在积极走向全球,还有不少企业正在探索向印度、非洲、俄罗斯、东欧、阿拉伯市场进军的可能性,中国饲料企业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大。
四、专业化
由于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饲料行业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个企业都在大农业产业链上寻找自己的位置,打造专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在不断强化这种竞争优势,使得区域品牌在异地拓展的困难大大增加。
1、虎口拔牙:在异地拓展,犹如虎口拔牙,因为那是“人家的市场、人家的地盘”,你要夺取,你必须比人家更强。换言之,也就是品牌认知、转换的难度相当之大。
2、介入的时机:进入新市场,是选择市场低谷期还是高峰期,各有各的难处和好处,低谷期竞争对手防守较松懈但自己的困难也会很多,高峰期虽可以趁势而上但竞争对手的攻击力可能也会很猛。
3、投资的方式:早期是“有了工厂,不愁市场”,而现在则是“先有市场,后有工厂”。不少企业采取先组建销售公司进行市场探索,或租赁工厂进行试生产,征地建厂的方式已经不再是饲料企业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
4、市场的手段和策略:因为每个企业所处的阶段和优势各不相同,简单的复制完全可能将正方形画成平行四边形,将圆画成椭圆,学习竞争对手一定要在领会其优势本质的基础之上,重点学习其精神和意识,而不是操作层面的一招一式。
5、管理的瓶颈:不成熟的管理模式就无法复制,无法复制就无法大规模扩张。
6、人才的瓶颈:由于饲料工业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不少异地拓展的企业都已经是“老企业”,生产、营销、管理成本的日渐增加,使得人才本地化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大家不得不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五、国际化
国内竞争国际化(原料、市场、人才),海外市场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热点。国际化拓展实际上是异地化拓展的一种特例,与上述专业化的情况相似,在拓展国际市场时,人才瓶颈、文化融合、管理问题、技术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六、柔性化
目前,不少饲料企业,尤其是大型饲料企业,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大企业病”迹象:将过去的经验当教条,创新意识十分淡薄;机构越来越庞大和复杂,但对市场的反应却越来越迟钝,诸如此类,等等。在风云变幻的饲料市场上,企业如果不能以柔软的身段适应市场快速变化就可能面临危机,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的企业有多大。
七、精益化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须寻找到精细管理与劳动效率的平衡点。饲料工业发展的初期,经济效益特别好的时候,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精细化管理就只能排在第二位。当饲料工业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以后,精细化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因为这期间如果没有精细化,企业就没有效益,没有效益的企业,其他都无从谈起。在未来的市场上,饲料营销将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渠道扁平:竞争,尤其是大型企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原来那种通过总经销层层批发再到终端用户的营销模式将难以为继。渠道的扁平化完全可以说是被市场逼出来的。六和集团“大规模、高密度、低成本”的竞争模式,为饲料企业销售渠道扁平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不少企业正在群起而效之。
2、服务营销:由于养殖业结构、养殖业规模、从业人员的素质都发生了显着变化,过去单纯的销售概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客户的需求日益提升,除了技术服务,还有企业文化、市场信息、营销方法,都成为他们的需求内容,过去销售点的概念正在被营销网络或营销体系的概念所代替。
3、市场半径收缩:饲料的单位价格和利润决定了其销售半径的大小,预混料、浓缩料、配合饲料的销售半径因此逐次递减。由于成本竞争的加剧,导致直销、连锁销售等营销模式应运而生,渠道的扁平化使得过去实行的从总经销、一级经销、二级经销、零售商再到终端用户的营销模式面临坍塌的命运,原本可以在若干个省、市、自治区销售的饲料企业将不得不大大压缩销售半径,走精耕细作之路。
4、客户规模扩大。经过将近三十年市场风雨的洗礼,我国养殖业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畜牧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现在分工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水平越来越高,为饲料企业展示出了更加艰难,也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鳗鱼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