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近期,又重新出现了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局部还引起罕见的暴雨大水,遭遇这种高温、低压、闷热的“倒黄梅”天气,极易造成养殖水体溶氧下降,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缺氧死亡。而7月份正值水产养殖生物生长旺盛期,而“倒黄梅”期间经常出现的雷阵雨和高温闷热天气,容易使水质、底质环境恶化,从而滋生大量病原菌,极易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更易引起水质突变和鱼、虾、蟹等水生物应激反应。
因此各水产养殖户在这段时间内注意气象信息,平时要勤巡塘,及时掌握天气、水质、鱼虾吃食活动变化情况;预防鱼、虾、蟹病害的暴发。同时针对当前高温、低压、闷热、气候突变情况,对水产养殖户提出以下建议:
1.注意科学投饵,适当减少投饵量。在“倒黄梅” 雷阵雨和高温闷热情况下,注意饲料质量,并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虾、蟹等的抵抗力。同时,要及时清除残饵,防治水质恶化。
2. 增加增氧次数。遇“倒黄梅”雷阵雨或高温闷热天气,要及时增加增氧次数,防止鱼虾缺氧浮头。要特别注意中午和后半夜增氧,特别是雷阵雨天增氧,适当延长增氧时间,必要时全天增氧。
3. 加大水质调控力度。“倒黄梅”期间雨水会明显增多,发大水的概率很高。应加大水质调控力度,特别是虾、河蟹养殖户注意防止出现转水、水草倒伏现象。同时应尽早作好河蟹防汛防逃各项安排,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可能到来的汛期损失。
4、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倒黄梅”期间有充足水源的地方要及时加换新水,做到每周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10-15厘米。再利用晴好天气用生石灰改善水质,7-10天按每亩用生石灰7.5-12.5公斤的剂量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消毒3天后,施投微生态制剂、底质改良剂等,以改善养殖水体环境。
中国鳗鱼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