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卫生部发函拟有条件开放养殖河豚市场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4-06-18 浏览次数:2041次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官网上发布了一条“关于征求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该意见函不足300字,却被业界视为养殖河鲀有条件入市的官方信号。大连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鳍东方鲀作为首个获准入市的养殖河鲀品种,大连河鲀之所以获得解禁,在于养殖河鲀从食物链切断河鲀毒素积累源。据了解,养殖红鳍东方鲀将以专卖店、连锁店或大型超市为销售渠道,预计10月份以前大连市民可在上述渠道购买。

依据:10余年检测养殖河鲀可安全食用

养殖红鳍东方鲀以新食品原料类获得有条件上市,对公众来说,最关心的是河鲀的毒性。众所周知,微量的河鲀毒素就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导致心跳和呼吸停止。烹饪河鲀的厨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烹饪时要将含毒素的卵巢、肝脏、肾脏、眼、鳃等部位完整去除。那么河鲀毒素从何而来,记者从水产技术人员处了解到,河鲀本身的体内不会分泌或代谢产生毒素,它的毒素主要来源吃了野生海域中某些饵料生物,包括贝类、螺类和藻类,而有些藻类和贝类含有毒素,河鲀食用这类含毒食物后,在体内聚集最终形成独有的“河鲀毒素”。

为了确保养殖河鲀食用安全,本市的河鲀养殖企业从品种、遗传控制、切断有毒食物源等方面从根源切断河鲀毒素积累源。其中,控毒养殖最重要一环,是通过规范化人工养殖,切断河鲀可能聚集毒素的食物源,从而从根源上将河鲀毒素降至最低。

在十余年多环节控毒养殖环境中,大连红鳍东方鲀分季节、鱼龄不间断送检,检测结果均在安全食用标准范围内。记者在多份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检验的报告中看到,大连天正实业集团不同时间分批次送检的二龄、三龄养殖红鳍东方鲀,每千克肉和皮的毒素含量均小于100微克。大连天正实业集团总经理王常玉表示,养殖红鳍东方鲀不到100微克/千克的毒素含量比鲐鲅鱼毒素要低,而事实上,鲐鲅鱼体内血液、卵巢、内脏和头部等含有大量组氨酸,可以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市场:10月前市民可在超市等渠道购买

养殖河鲀有条件放开,对河鲀养殖产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红鳍东方鲀是大连地理标志产品和辽宁地区出口创汇优势水产品之一,据统计日本每进口10条红鳍鲀就有7条出自大连。国内市场有条件放开后,养殖河鲀产业将进一步扩大。

王常玉表示,解禁后养殖河鲀将被更多人了解和认知。从产业看,虽然是最大的对日本出口企业,却常缺乏议价能力,日元贬值对企业冲击较大;另一棘手问题在于销量受限,每年五六千吨是日本消费河鲀的极限,近两年,国内红鳍东方鲀的消费量仅为二三百吨,但养殖河鲀成本高,国内外五六千吨的量难以维持企业运转,所以此次国内市场有条件开放,将扩展养殖河鲀产业的发展空间。

目前,河鲀消费多出现在日本料理店,人均价格300元起,属中高端消费。国内市场开放,如果延续中高端定位,难以被市场接受。王常玉说,养殖河鲀国内市场首先将以日式超市、直营店为切入点,走向中端家用河鲀快速消费品。河鲀销售产品都是加工过的(皮肉),有去脏的,分割的,预炸的,鱼皮,饺子等。以专卖店、连锁店或大型超市为销售渠道,预计10月前大连市民可在上述渠道购买。

本市养殖红鳍东方鲀获准入市

今年429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官网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意见的函”,具体内容为拟批准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为新食品原料。

附件中则对红鳍东方鲀的开放条件做出具体明细。首先明确,人工养殖的红鳍东方鲀,食用部位仅包括肉和皮。附件同时特别说明,禁止食用野生河鲀。养殖河鲀来源于农业部门认定的鱼源基地。养殖红鳍东方鲀的人工繁育技术、养殖技术及加工操作规范应符合相关标准。必须在符合法定加工养殖河豚条件的定点餐饮服务单位、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厨师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加工后方可食用。

目前,征求意见已结束,记者了解到,各方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政策宣布在即。

河鲀的毒素分布在哪

河鲀的剧毒大多分布在内脏,河鲀毒素多存在于肝脏和卵巢中,由于品种不同,毒性分布的位置也不同,有的河鲀肾脏和眼部也含毒素,有些品种甚至连肌肉以及皮肤都有毒。而河鲀的毒性也会随着季节而有强弱的变化,例如河鲀到了繁殖期,毒性往往会变强。微量的河鲀毒素就能使人神经麻痹、呕吐、四肢发冷,进而导致心跳和呼吸停止。烹饪河鲀的厨师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烹饪时要将含毒素的卵巢、肝脏、肾脏、眼等部位完整去除。

养殖河鲀获准上市历经21年争论

1990

国家规定禁食鲜河鲀

养殖河鲀首次获得有条件开放,其背后经历了21年的调研、检测及审批。作为这一政策的参与申报人之一王常玉回忆,1990年《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禁止食用鲜河鲀,这是基于生长在深海的剧毒河鲀鱼肌肉有毒而作出的防范规定。

1993

规定每5年评选试点试吃河鲀单位

1993年尚未有养殖河鲀,国内通过远洋捕河鲀再分品类出口到日本。彼时,日本河鲀市场兴旺,与国内完全禁止形成鲜明对比。对此,国家层面单独成立了“河鲀协作组”,以科研项目的形式每5年评选一批试点试吃单位,河鲀解禁由此走出了第一步。

2003

河鲀试点吃点中断

2003年全国暴发非典疫情,河鲀试点中断。与此同时,国内养殖河鲀进入成熟期,河鲀产量与日俱增,每年出口创汇几亿元。河鲀开放国内市场的呼声又起。本市也通过省、市人大代表提交建议,政府通过上报等形式,各方多渠道努力。

2009年末

提出“新资源食品”路径

直到2009年末,“新资源食品”路径被提出,即“在中国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称新资源食品。 ”新资源食品审核内容,包括是否有毒性、微生物、营养成分以及对应标准等指标。

2010

河鲀肉、皮可食用仍存争议

本市红鳍东方鲀养殖技术领先全国,所以检测及标准基础较牢固,2010年即进入专家答辩阶段。经专家组意见,红鳍东方鲀的肉、皮可以食用。按照政策规定,受理60个工作日将作出答复。然而,这个答复一等就是 3年。关于河鲀的特殊性争议不断。

2011

距离河鲀解禁仅一步之遥

2011年开放消息在即,就当河鲀距离解禁最近距离之时,当年11月,国家大部制改革,食品监管从卫生部剥离,河鲀开放之前所做努力重新回到原点。新资源食品也更名为新食品原料。

2014

国家拟有条件放开养殖河鲀

2014年,卫计委重新公布拟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鱼皮和鱼肉的征求意见,养殖河鲀有条件开放一事才终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