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对虾跑道式养殖可有效防控EMS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4-05-28 浏览次数:2207次
 六合资面料大全

跑道式养殖模型图

“跑道”这一概念,最早是为了使养殖对象能适应养成系统的条件而建设的特殊设施,如今,这一概念已从控制动物健康和水体质量情况转变为优化改善喂饵、改善早期养殖期间的存活率和抑制病原体的生长。

跑道的要求

孵化池的对虾幼体到了P6-P12(平行游动)这一阶段,就会被移出,但它们不是直接放入养成池中,而是以高密度的形式暂养在不规则的“水池”里,这就是跑道。

典型的跑道是用循环水操作。高密度养殖和循环水操作要求很高的技术,如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增加生物安全性,以及额外的控件工具。跑道对水质要求高,要有过滤系统,高效曝气系统,要使用到微生物,虹吸,温度控制,温棚结构和质优的饲料,这些设备和系统的目的都在于为养殖对象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使得它们更强壮和健康。

这些系统还有另外一个优点是,可以利用对虾补偿生长的能力。因为跑道式养殖能提供强健的对虾,当对虾转移至养成池,其补偿生长的能力得以施展,补偿生长能力可以缩短养殖周期和提高饲料利用率。

关键因素

如果你想要开展跑道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你有必要去曾使用过这一技术的地方去学习和吸收经验,主要向那些管理跑道的人员学习,如何在操作中保持可控水平。

益生菌和微生物的应用,是跑道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使用恰当,能有不错的效果。通常根据生物量、水质情况和养殖动物情况来调整益生菌的使用情况。

例如,在处理有机物时,每72小时使用1-3ppm的益生菌;在处理有害物质时,每48小时使用2-5ppm益生菌。对于水体中有病原体的情况下,每次使用5-10ppm直到病原体得到控制。在处理肠道中的病原体,可以在每公斤的饲料中添加1-4g益生菌。

在跑道式养殖系统中,要使用高质量的饲料,像幼虾料等。如果用成虾的饲料,会影响水质随后会滋生细菌,导致养殖对象情况变差。

另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换池。需要有工具和专业知识来确保养殖对象能安全地从跑道转到池塘中来。在换池前,养殖对象必须是健康和强壮。如果在养殖对象体质较弱的情况下换池,那么你之前所花费的心血将付之东流。

跑道式养殖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如一开始时,短途转移需要保持对象湿润,现在,使用经过特殊设计的泵可从距养成池2千米的跑道把对虾送过去,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换池对对虾的压力和死亡率。

现在跑道式养殖的趋势是,以低密度来获得虾体重增加。据实验结果显示,生物量在7kg/m3就能达到要求。表1是实验不同密度和天数对虾体重增加的平均结果

墨西哥的跑道式养殖

EMS对墨西哥虾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2013年其对虾产量有显著下降,下降幅度达50%。大部分养殖户基于先前对白点病(WSS)处理的经验,在EMS爆发后,选取体型较大的对虾来养,可面对EMS的肆虐,虾量持续减少,虾的存活率持续下跌。

根据特种水产设备和饲料的主要供销商——Proaqua Mexico提供的信息,墨西哥跑道式养殖的对虾并没有受到EMS影响,不管养殖时间的长短。但是,只要在池塘里养殖对虾,死亡率又会增加。

在墨西哥,不少组织根据这个经验,利用大型的跑道基础设施,调整了生产策略,进行二次循环生产的试验。这次,他们把目标定为规格较小的虾和更长的育成周期,以低密度养殖的形式,延长跑道养殖的时间,然后缩短在池塘养成周期。

一些平均密度在1.5/L的跑道式养殖中养55天,平均体重能达4.5g和有80%的存活率。当以6.5/m2密度养在育成池里,虾从16g18g需要30天的养殖时间,通过对虾收成的统计得出平均饲料利用率在0.6以及平均存活率再85%

养殖场管理育成池用这种方法需要运行四个周期。2013年他们使用这种方法生产,产量超过3000kg/公顷。

其他方面的应用

有部分人尝试把这一方法用于东南亚,但得到的结果好坏参半。养殖户尝试在养殖场中建造跑道,但生物安全、配套设备和技术达不到要求,他们要面对的问题是养成的规格大小不一、存活率和换池。

还有另一种思路或许对防控EMS也有一定帮助。具体做法是前30天用池塘网箱养殖,通过不和土壤接触来避免感染EMS,幼虾养殖区域占池塘区域的20-30%,在20-30天后,把幼虾释放到池塘其他区域。

据马来西亚的报道,有一起成功的跑道式养殖案例,他们不仅能成功换池,养成的虾表现也好,而且在养成上市规格的同时还缩短池塘养殖周期。在跑道式养殖中对于饲料投喂方式、益生菌的使用量和控温这几方面还有很大的改良空间,通过调整这些方面来收获更具价值的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