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日落而作 探秘广东中山最后的鳗苗捕捞村落(组图)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4-03-29 浏览次数:2245次

起航

 六合资面料大全

下午5时前后,吴润明夫妇驾船来到划定的区域,等待涨潮。

撒网

 六合资面料大全

涨潮后,吴润明夫妇便开始布网。总共有三段网,连成一条直线,犹如“草船借箭”等待鱼儿自投罗网。

收网

 六合资面料大全

出网后的第一道工序,是将网到的东西倒入一个大红盆中,这里面会有很多垃圾和小鱼小虾,要在这其中挑拣鳗鱼苗。

挑拣

 六合资面料大全

吴润明夫妇将剩下的残渣再过滤一遍,以免有漏网之鱼。

收获

 六合资面料大全

在篓子上发现了一条鳗鱼苗,吴润明指着它,鳗鱼苗非常小,像牙签那么细,并且是透明的

返航

 六合资面料大全

整个过程持续到夜里10点半以后,深夜的海面非常寂静,唯有一条长长的灯光映在水面。

站在海富北路望过去,硬底化道路两边是参差不齐的水泥建筑,很难看出这里的居民与其他社区有什么不同——直到目光越过东边的建筑物之后,静静的渔船才暴露了这些居民最传统的身份:渔民。

眼下,春分已过,鳗鱼苗的捕捞季节进入尾声。赶上最后的春寒,吴润明和妻子邓惠群带上定置张网、手抄网、脸盆等工具,驾着简陋的渔船从港口出发,向自己的桩位出发,小小的渔船渐渐缩成海面的一个小点。

抓住夜间出海的“天时地利”

1630

一连等了好几天,潮湿的雾天终于有所缓解。中山渔民一般采用定置张网的方式捕鳗,这种捕捞大多是在夜间涨潮时进行,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能有雾霾,风向要对,水流方向要合适……对于渔民来说,抓住“天时地利”是夜出捕鳗苗的前提。

进入鳗鱼汛期的尾声,吴润明和邓惠群夫妇赶紧张罗出海。虽然数量不如前一段时间,但好歹能多挣点钱。

由于至今还未能人工孵育出鳗苗,鳗苗主要依靠天然采捕。因近年来养鳗产业不断发展,鳗苗价格也一度走高,去年曾一度窜到32/尾,素有“软黄金”之称。

每年12月下旬到翌年3月是鳗苗汛期,中山海域沿岸长达几十公里的咸淡水域,催生了捕鳗苗这一传统的生产方式。捕鳗苗最大的诀窍在于把握涨落潮的时段,基本靠“守株待兔”的方式进行捕捞。

1620分前后,从横门社区的港口出发一路向北,吴润明的渔船穿过沿江东五路大桥,继续沿岸往西北方向行驶15分钟左右,就到了吴润明的定点捕鳗桩。由于海域的不断开发,传统的渔业生态已经被改变,为了在有限的捕捞区域合理分配资源,捕鳗渔民有各自固定的捕捞地点。

远处,不时有从中山港开往香港的客轮和运沙货船驶过,尾随而去的水花给渐远的船只留下沉闷的发动机声。几分钟后,远处的浪潮涌向渔船,吴润明和邓惠群一前一后站在船两头,渔船逐渐随波摇曳。常年累月的经验让他们掌握了丰富的平衡经验,两人随着渔船摆动找到稳定的站立姿势,静静等待海浪恢复平静。

静泊夜船等待最佳水位

1730

张网

“今天吹东风,潮退得慢,还要等一个小时左右。吹北风就退得快。”虽然春分已过,但夜晚的海面还是偏冷,吴润明套上了毛织帽御寒。

跟大部分渔民一样,他的渔船极为简陋,中间堆上网及其他捕捞工具,只能容下两个人。

离下网的时间还早。吴润明和邓惠群一边观测水流,一边跟巡逻的渔政支队横门大队值班人员拉家常。渔船的年审、办证、申请补贴、举报非法捕捞、电鱼等事宜都需要通过渔政支队横门大队受理,当地的渔民与渔政工作人员都很熟了。

水位越来越低。

“好了,差不多了。”等了近一个小时后,吴润明再次确认了水位,示意妻子开始撒网,两人开始穿上笨重的防水衣以免被打湿。

在横门社区这个传统的渔村里,居住着160多户渔民,约有80多户渔民从事鳗苗捕捞。中山渔政支队横门大队大队长巢健告诉记者,捕鳗苗需要另外办专项捕捞的证明。“现在都是只减不增,”他说,“没有通过年审的渔船不再发证,也不会另外增加名额。”

吴润明夫妇是纯渔民,家中并没有耕地。在每年四到八月的禁渔及休渔期内,他们更多的是外出找散工。在渔业资源不断萎缩的情况下,靠捕鱼为生并不是一条长远的出路,渔民们很清楚这一点。

天色渐晚,潮水还在退,但水流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湍急。吴润明和邓惠群又恢复了一人坐一头的静默时光,小小的木船在起伏的海浪中显得格外脆弱,孤独地泊在捕鳗桩旁边,静候着最佳的收网时机。

不放过任何一个杂物

1930

起网

天色彻底暗了下来。风动潮涌,水位在暗夜中越来越高,没过了白天裸露在岸边的堤坝,小船也渐渐涨高。

1930分,吴润明打开船灯。时机差不多了,两人合力把船开到桩位附近,开始有序地收网。

密织网密度大,兜水重,网到的东西也多,包括许多塑料袋、枝杈等,在十几斤重的杂物中,或许只藏着一条鳗苗,或者一条也没有,这需要耐心而细心的翻找,不能放过任何一个杂物。

首场收获并不乐观。3张网收上来之后,吴润明夫妇细心地剔除了各种杂物和其他鱼苗,数下来才捕到十几尾鳗苗。

“出海打鱼那么辛苦,就算小孩自己愿意,做父母的也不愿意他们选择这行,读书更有出息。”吴润明的两个小孩都在上学,其中大儿子在上理工学校。同许多同龄人一样,将来毕业到城市工作跳出这个生态圈,是吴润明们的下一代的最终选择,也是他们心中更具说服力的长远之计。

在这个传统的渔村中,仍在捕捞作业的基本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甚至40年代出生的父子档、夫妻档,没有一个80后后辈继承这一产业。在禁渔期即将到来的捕捞尾声中,最后一批捕鳗人仍驾着简陋的木船,用祖辈积累下来的捕捞经验往返于横门渔港。

而这些几乎与生俱来的观潮、辨汛、捕捞技巧,从他们子女这一代开始,已经划上了句号。

三场作业收获百余尾鳗苗

2230

归港

每月初一、十五是潮汐涨落的周期,吴润明夫妇多选择在这些日子出海捕鳗。从傍晚前后出发,到晚上11时前后收工,每次出海能够候到23次的潮汐。

今年是鳗苗捕捞的丰收年。吴润明粗粗算了一下,入冬以来至今,一共收获了2000多尾,比去年高出不少。

但量上去了,价格却下来了。去年最高曾飙到32/尾,今年的最高价只有8/尾,最低一直到最近的3/尾。

“所以说,来来去去都差不多,量多了价格就低,量少了价格就高,每年的收入相差都不大。”等问及捕鳗收入时,吴润明笑着说。

整片渔港沉浸在黑暗里,潮汐涨落的水流声变得格外敏感。首次收网结束后,已经晚上八时多了。此后大约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吴润明夫妇再次下了两次网。一个晚上下来,有100多条的收获。按照3/尾的价格,今晚5个多小时的等待与劳作,能够给他们带来300多元的毛利。

“他们会过来收鱼,有时候是当晚卖掉,有时候是第二天早上。”如果遇到第二种情况,需要带点海水回去,跟淡水勾兑一下,再撒点盐,就可以给鳗苗模拟咸淡水交界的水环境。

“现在跟以前没得比,以前一天捕捞的数量可以相当于现在一年的量。”吴润明回忆。

进入捕捞尾声,已经有不少渔民上岸晒网,开始捕捞凤尾鱼。吴润明夫妇是仍追赶最后一拨捕鳗期的渔民,再过几天,他们即将迎来禁渔期,又要开始在外寻找散工了。

夜色深沉。吴润明点亮了船头的灯,带着疲惫与收获往南返港,在一片茫茫海面中留下羸弱的灯光。

下一轮鳗苗捕捞,就要等到今年入冬以后了。

“希望明年有个好价钱。”

【技巧】

跟着感觉走

捕鳗苗经验代代传承,现代设备不可取代

用渔民的话来说,捕鳗苗是“看天吃饭”的活儿。

一方面,鳗苗汛期是季节性的——每年入冬后到春分时节,从珠江深海域孵化的鳗鱼苗将洄游到珠江口的内河发育生长,这4个月时间也是中山渔民进行鳗鱼捕捞作业的黄金时段。

另一方面,鳗苗的捕捞基本只能靠“守株待兔”的方式进行——张网等着鱼群经过,收成受气候及水文环境影响极大。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捕捞作业的核心技术——几乎都集中在相传的经验上。横门渔民所使用的渔船,唯一比较“现代化”的痕迹,恐怕只属于船尾的发动机。而最关键的技术,都依赖于最传统的作业方式。

观潮:看浮木测水流

捕鳗苗需要拥有善于等待的耐心。

中山地处西江、北江出海处,东临伶仃洋、珠江口,咸淡水交汇环境为鳗苗洄游安家提供了天然的优势环境。成熟的鳗鱼从珠江口漫游到西沙、南沙群岛附近四五百米深海处产卵繁殖成仔鳗。

入夜,潮汐交替。为了找到与潮水涨落最佳契合水位,需要对水流作出精准的判断。

而这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渔民并无其他先进的设备可用。渔船一侧用一截绳子吊了一小块毫不起眼的木块,就是渔民们进行观潮时候最重要的“尺标”:通过它来判断水流的速度和方向。

当潮汐来临时,风起浪涌,经验老道的渔民只需要把木块稍稍扯到海面,根据浮木“随波逐流”的形态和变化,以此决定是否到了下网及收网的时机。

捕苗:使用定置张网拦截“软黄金”

中山渔民多采用定置张网的方式捕捞鳗鱼,即在一个固定之处打桩设置渔网。这种方式产量较高,多在夜间进行。

由于定置张网是“守株待兔”式的捕捞方式,死苗、杂鱼和垃圾较多,需要在尾端连接1个能随水流上下浮动的集苗箱,及时捞取鳗苗,成活率就会提高。

整个捕鳗桩约有10来米,零零落落几根木头连着一根粗绳,像一个简陋的球门框架。待潮水退到最佳水位,渔民便拿着渔网的固定绳,平卧在船头将绳子固定在木桩,再用一根四五米的叉子将渔网尽量往下沉,找到“拦截”鳗鱼这些“软黄金”的最佳位置。

整个捕鳗桩一般可以下389米宽、10余米长的渔网。因为鳗苗体形纤细,捕鳗网比普通的渔网要细密很多,与其说是渔网,更像是纱布状的织物。

识鳗:三重筛选“火眼金睛”挑鱼苗

鳗鱼幼苗呈柳叶状,透明,长10厘米左右。肉眼不易发现。孵化后的鳗鱼经“长途旅游”洄游到珠江口的内河发育生长。

因为只有牙签大小,呈透明状,在夜晚尤其难辨认。为了在众多漂浮物、垃圾中筛选鳗苗,需要经过三重筛选:首先把一个轻便的密度略小的手抄网放在一个大盆上方,从收上来的定置张网中把“拦截”到的所有物体全部倒入手抄网,把比鳗苗体形更大的鱼、垃圾、漂浮物等隔开;其次,再拿另一个密度大、羽毛球拍大小的手抄网,从脸盆中检查,通过“火眼金睛”寻找漏下的鳗鱼;最后,用小手抄网将鳗鱼从大盆中捞起来,放入准备好的小桶中,等待商家上门收购。

【常识】

为何鳗苗只能捕捞?

鳗苗的人工繁殖研究,一直是国际水产生物学界的难题,也被称作生物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

有专家指出,当中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如何去模仿鳗鱼深海产卵环境。鳗苗通常生活在数百米深的深海里,其生长环境如何?压力是多少?这些环境难以模拟,因此很难进行人工孵化。

捕鳗苗有哪几种方式?

目前捕鳗苗的方式有定置张网、三角形手抄网作业、板罾网作业和曳网类作业4种。

横栏渔民一般采用第一种方式,这种捕捞大多是在夜间涨潮时,将张网设置在较宽、较深的海域,涨潮时,鳗鱼随着水流进入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