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会养鱼,更要会卖鱼
所属栏目: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2013-05-06 浏览次数:2594次

与产量和规模世界第一的帽子不匹配的是,我国水产品终端市场的打造和开拓却显得极为薄弱,并越来越对产业链前端环节形成严重制约。

4月,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H7N9这个名词了。受此影响,我国禽肉类市场交易陷入低谷。不过此前普遍低迷的水产品价格却因此有了一些起色。很难说这消息是好是坏。对于水产业者来说,水产品价格上涨当然是好事,不少人也因此对今年水产品市场有了乐观的判断。但如果把水产品的价格主导权寄希望于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对于发展至今的水产业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有些悲哀的事情。

同样的例子还表现在前不久国家禁止公款消费的政策一出台,就有人对今年的高档水产品市场表示悲观。不过也有明眼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水产品价格那么便宜,跟禁止公款消费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是养殖水产品的质量、产量和品牌的问题。

这话怕是戳到了目前水产业的痛处,水产品的市场问题仍然要回归到产业本身来解决。从水产养殖产量来说,我国早已是世界第一大国,但与之对应的产业终端的市场流通环节,这些年的发展却并没有跟上产量增长的步伐。由于市场的不完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往往没有使业者获得更多的利润,更有甚者,在产量和规模增加时,养殖者反而要承受更大的损失。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珠海白蕉海鲈因养殖规模扩增而滞销,导致养殖户亏损多则上百万元便是一个很能说明问题的例子。这是典型的轻市场盲目扩张的恶果,实际上不仅仅是珠海白蕉海鲈,我国很多水产品都有过量增价减的切肤之痛。

近些年来,水产品终端市场问题屡屡凸现,并开始直接倒逼产业链前端环节。如何解决水产品的市场问题,如何协调好生产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把水产品更好地和消费市场对接,是摆在业者面前一个非常迫切待解的命题。单纯的埋头苦干追求产量和规模的增加,已不是产业的出路所在。

毋庸置疑的是,水产品终端市场的打造和开拓并不好做,涉及到生产规划、质量控制、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一系列问题。尤其在自由市场经济时代,对于产业的生产规划显得更为困难。而对于市场营销和品牌打造这些可能为水产品带来溢价的环节,近年来虽有水产企业在积极尝试,但由于市场土壤贫瘠未能形成合力,做起来相当辛苦。无怪乎有企业发出“不做品牌是等死,做品牌是找死”的感慨。

如何从市场角度做好产业规划,实际上还是有一些成功案例,其一便是屡次被提到的挪威三文鱼产业。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挪威三文鱼的成功更多地表现在人为运作上。挪威养殖户只要决定投资三文鱼养殖,就要接受挪威食品安全局、挪威渔业部、挪威国家营养与海产品研究所、挪威海产外贸局以及相关公共和私人机构等多个部门的共同管理,这些部门根据其职责的不同,对养殖户进行相应指导。养殖户只要严格遵守养殖要求做好养殖工作,后端如销售和品牌运营等事务都有专门部门来负责。

以挪威海产外贸局为例,他们从所有出口商出口税收中抽取0.75%作为运营管理费。这些费用用于进行海外渔业的营销,以增加其出口额。这笔费用源于每一个养殖、加工、生产企业,也有由这几方组成的类似行业协会的组织对每一笔预算进行审核监管,以防止滥用。

当然挪威三文鱼只是从市场角度做好产业规划的案例之一。对于我国水产业来说,其实际可参照性和可复制性都值得考究,如何突破市场给产业链带来的瓶颈,实现的方法可能有许多种,值得每一位业者深思并付之行动。(王刚)